行业新闻

以人为本 “医”路繁花盛开——威海市立医院不断延伸智慧化人文医疗脉络

来源:ayx官网爱游戏登录最新下载    发布时间:2025-01-08 06:36:36

  建院120周年。回顾过去百年历史,无论是战争时期的“一切为了伤病员”,还是21世纪初期形成的“胞与为怀 至爱人生”的医院精神,一代代

  “以人为本”在市立医院从来都不是一句空口号。这样的人文传承,已深入到全院干部职员心中,人文医院建设更体现在贴心的诊疗服务、便民的就医环境、精湛的医疗技术等每个方面、各个细节之中,并不断向最基层延伸……

  尤其是在进入21世纪后,市立医院人更看重人文医院建设在医院改革发展中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以“生命至上 丹心向党”的党建品牌和“人民满意”的医院愿景等系统的医院文化体系,而这,也成为支撑医院高水平发展的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56岁的龚先生是一名尿毒症患者,“跑医院”成为他多年生活的一部分,取号、预约检查、缴费等一套流程走完,往往大半天的时间就耗在了医院。不仅如此,每次复诊,龚军都要带上医保卡、病历本、化验单、检查报告,麻烦得很。

  但现在,龚先生复诊时,只带一部手机,点点手指,就能将这些流程在“云端”完成。这样的便利,得益于市立医院上线的“互联网医院”。2019年,作为威海市首家拿到互联网医院执业许可的医疗机构,市立医院按照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等标准,持续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将数字技术应用到门诊、住院、后勤等所有的环节,让群众尽享便利。

  让医疗服务上“云端”,是市立医院推进人文医院建设的重要一环,而最终目标指向的是患者,最终目的为的是群众受益。一直以来,来回跑、反复排,都是患者的如鲠在喉的堵点、痛点,也是医院持续用力解决的重点、难点。市立医院主动向患者就医的堵点、难点、痛点开刀,上线“互联网医院”,通过数字化手段赋能,在医疗服务流程再造、细节打磨和效率提升上下足了功夫,让数据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腿。

  历时几年的打磨、升级,被患者亲切称为“指尖上的医院”的智慧医院建设趋于完善。预约平台打通了临港院区、和平路院区、田村院区等各院区之间的医疗资源,将11个大类检查、2800余项检查项目集中于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多系统多平台共存的信息“壁垒”打破,患者和亲属能够准确的通过自己的时间,像看电影选座一样自主选择门诊就诊和检查时间,从根本上解决预约诊疗线上线下衔接的“最后一公里”。享受到了“云端”便捷医疗服务的龚军说:“现在,我已经习惯了在手机上预约挂号复诊,按照预约的时间准时达到就可以了,方便又快捷。”

  “云端”就诊的便利远不止此。李女士是一名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开药、检查。细心的她发现,每次就诊后从诊室到药房,无论走多快,药都已经备好。“诊者交费后,医生开出的处方会自动流转到药房,带有就诊者信息的条形码打印扫描后,就能轻松实现摆药机自动发药。”医院药剂科工作人员王冰解释道。在市立医院,从医生开完处方到病人可以取药,最快只需要1分钟。

  在面临每天庞大就诊量和处方量的情况下,精准快速的药物分发,要“归功”于市立医院引进的片剂单剂量自动分包系统、盒装药品自动发药系统、注射剂自动发药系统等一系列智能化系统。智能扫码、智能分发,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进一步压缩了群众的就诊时间。

  扫描缴费小票上的二维码,就可详细阅读药物的说明书,接收到开具药品的名称、用法、用量和服用时间;在医院官网查看健康知识库,就可在就诊前准确判断预约方向;点击微信服务号,就可使用智能问诊、智能导诊、用药助手等自助查询功能……

  依托互联网医院,市立医院从细节处入手,紧盯群众所需所盼,持续优化诊疗流程和诊疗服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以改进服务“小切口”,做实民生“大文章”。

  眼下,智慧理念、信息化技术已贯穿于市立医院各处,但围绕满足群众需求的变革仍在继续。

  在市立医院,患者不是冰冷的病历编号,而是被尊重、被关爱的个体。从诊前、诊中到诊后,从环境、设施到服务,市立医院全体干部职员以患者需求为先,以己所能缓解患者病痛、温暖群众心窝。

  2023年,以临港院区启用为契机,市立医院积极打造了“一院三区两中心”的发展新格局,科学设置了各类服务功能区域,包括引导咨询区、自助服务区、自动排队叫号区、柜台受理服务区等区域,在医保大厅等候休息区还设置了便民门诊服务窗口。

  走进市立医院,伴随群众就诊的,不仅有智能导航机器人、叫号机、引导台等配备齐全的设备,还有资料架、饮水机、手机充电站、笔、老花眼镜、血压仪、轮椅等贴心便民的服务设施。

  有患者反映,由于不熟悉医院布局,就诊时要耗费不少时间寻找CT、核磁共振等位置。针对这一群众关切,市立医院全科医学科开展了一次“头脑风暴”,最终由护士手绘制作了漫画版的路径图,以直观易懂的卡通方式表明了患者经常需要去的位置、路线,既直观易懂又趣味十足。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慢慢的变成了市立医院干部职员的行动自觉。10月23日,市立医院疼痛科田德民、段斌斌、王晓明3名医生组成了一支“义诊小分队”,为疼痛患者提供诊治和用药咨询。义诊活动中,医生们详细询问群众症状,提供一对一指导规范化诊疗方案,并开展疼痛疾病科普教育及医保政策宣传。专业的知识讲解、温和的服务态度,获得了群众的一致赞扬。

  对于很多患者关注的就医费用问题,市立医院持续强化物价收费管理,顺利通过国家电子病历5级评价,有效保障群众充分享受各类医保待遇,并积极地推进医保DRG付费改革,持续降低住院患者药品和耗材费用。

  “我们在门诊和住院收费处设置了特殊群体服务窗口,给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办理业务,并配备专门服务引导人员、组建志愿者队伍,按需提供全程陪办引导和便利化服务。”市立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生育补贴“免申即享”、异地就医直接联网结算等网络服务实施,慢病复诊患者利用互联网医院就可以完成续方开药,线上可申请开具超声、检验、影像等检查项目……一项项贴心服务逐一落地,无一不彰显着人文医院的宗旨。

  用心用情的暖心服务,赢得了慢慢的变多患者的肯定。10月的一天,市立医院门诊导医工作人员郭琳琳收到了一杯 “匿名”奶茶,杯体上写着:“谢谢您10月7号早上的帮助,谢谢您的善良,希望每一天愉快,感谢小郭姐姐。”由于服务的患者太多了,郭琳琳实在想不起来具体是哪一位了,但这杯暖暖的奶茶让她很开心,更坚定了要为患者好好服务的决心。

  以心交心,向光而行。以拯救生命为天职,以初心为使命,医护们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位患者和家属,用精湛的医疗救治水平和暖心的服务内容,为群众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资源分布不均衡,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够,是医药卫生领域的老大难问题,也是群众看病就医的痛点。

  市立医院临港院区的启用,填补了临港区没有三级医院的空白。但在历时半年的巡诊义诊过程中,市立医院人发现居民看病就医的瓶颈依然存在:——做检查担心查不准、做检验基层医院开展项目又不全。

  而这些问题,市立医院已探索出了“新打开方式”。在市卫生健康委和临港区管委的领导下,市立医院依托智慧医院建设,打通了与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通过推广远程医疗服务、建立“共享实验室”接受基层检验标本等举措,实现了与基层医院信息系统的“相互连通”和医疗服务的“同频共振”。

  “请深吸一口气并屏住呼吸……”在临港区草庙子镇卫生院里,市民丁女士正在做着胸部CT项目,检查影像结果出现在电脑上,而在另一端市立医院临港院区影像诊断中心的阅片室里,医生实时接收到丁女士的检查影像并出具诊断书。“在家门口做检查不仅不用跑远路排队,还能得到三甲医院专家的读片、诊断,既方便又安心。”丁女士赞叹道。

  丁女士赞叹的就医体验来源于市立医院远程影像诊断系统与乡镇卫生院的无缝衔接,依赖于市立医院临港院区智慧医院建设的“硬支撑”。在这套系统的加持下,居民在乡镇卫生院进行有关影像检查,检查数据即时上传到市立医院影像诊断中心,由三甲医院的专家阅片并给出诊断建议。

  目前,市立医院电生理、病理等中心与基层医疗机构的联网正在陆续推进。“共享实验室”模式的启用,有效破解了以往乡镇卫生院检验设备不齐全、检验试剂成本高的“老大难”问题,让很多临床检验项目在群众家门口就可以开展。

  市立医院检验科主任辛晓文介绍,在“共享实验室”的模式下,从基层采集上来的标本会通过冷链系统送到市立医院样本接收室,进入全自动分拣机,打通了以往需要人工将标本放入流水线和前处理系统中的关键节点,极大提升了大样本量时的检测效率,不仅保障了帮助基层卫生院开展新的项目,也使得在不同医疗机构采集标本到检验报告发送的时间基本趋同。

  除了不断满足基层群众的就医需求,市立医院还将关注点放到了院外护理上,将人文服务进一步延伸,送到群众身边。

  前段时间,一名年近八十岁的瘫痪卧床老年男性患者发生造口粪水性皮炎,疼痛难忍。由于患者年纪较大行动不便,家属一键下单,预约了居家护理。接单的是市立医院胃肠外科护士长丛培霞,熟练地换药、冲管、更换造口袋,在给予患者专业的处理后,丛培霞又详细地讲解了需要注意的几点。患者家属连声感谢:“这下真是方便了,手机上点点,市立医院的护士专家就来了!”

  “有些人术后康复行动不便,有些人就医困难,需要在家接受护理,‘互联网+护理服务’完美解决了这类人群的痛点。”市立医院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当前,市立医院共提供包括胃管、尿管护理、伤口造口护理、新生儿护理等27项护理项目。

  坚持以人为本,市立医院的医疗触角还在不断延伸。为了让患者获得更加舒适、适宜的就诊体验,市立医院已先后与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等地的数十所基层医疗机构结成医联体,通过定向帮扶、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措施,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等化布局,打通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